
全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贸易模式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如今,我们有能力在一个国家高效生产,在另一个国家以低成本销售,这已是理所当然。更优质、更便宜的航空运输、从中国到欧洲的新铁路线路、集装箱运输和更完善的通讯都有助于促进贸易世界的繁荣。
促进产品遍布全球的全球供应链已在某些领域进行了微调,以实现近乎完美的成本优化和“准时”库存管理,并可在到达后 60 分钟内部署到生产线上。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重点一直是提高这台机器的效率。
变革的驱动力
但随着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级、劳动力成本差距缩小以及全球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现在正在寻求通过区域化来降低风险和碳足迹,同时采用新制造技术的切实解决方案。
在过去十年中,全球模式的相互依存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受到多起贸易战的威胁,最近还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
到目前为止,企业决策完全基于效率标准。然而,这三重灾难凸显了全球对单一地区的依赖。在某些情况下,这刺激了经济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并促使受影响的企业寻求更强的韧性。
重点关注整个价值链的中断,正在采取包括本地化在内的应急措施来确保供应。
一家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报告 提醒我们,平均每 3.7 年,公司就会经历一次持续一到两个月的停工。
目前的重点是让这台机器更具弹性。
重新平衡全球供应链
有些,比如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博士声称我们已经进入了去全球化时代。其他一些人,比如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Esther Duflo 博士,但双方都认识到,未来我们将以更平衡的方式实现全球化。双方都同意,企业将把重点从效率转移到弹性上。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考虑进一步实现供应链的区域化。
一家 麦肯锡 2022 年 8 月调查 发现,83%% 的公司领导者表示,他们在过去两年采取的足迹弹性措施帮助他们在 2022 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供应链中断的影响。Flex 敏捷解决方案总裁 Michael Hartung 曾撰文介绍,越来越多的客户正在转向 区域化是前进之路: “随着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变化以指数级的速度发生,业务中断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为了竞争,企业必须愿意在日益动态的世界中开辟新的道路。”
当然,区域化有很多好处,包括供应商范围更加多样化、有更多的机会改善与供应商的合作、更加贴近客户、有更多的机会改善客户服务并降低运输风险和成本。
地缘政治稳定
欧洲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制造业蓬勃发展,作为区域制造业目的地拥有诸多优势。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欧盟 (EU) 是由 28 个国家组成的合作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拥有超过 5 亿潜在消费者。在欧盟内部,单一市场的商品、服务和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而且由于 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欧盟处于与世界其他国家谈判有利的贸易协定的理想位置。
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长期成员国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具有吸引力的市场,并热衷于在 5G、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等新兴增长机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欧盟东扩,十几个中东欧国家加入了单一市场,其中包括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共和国,随着这些国家的政府不断创新和竞争以吸引企业投资,这些国家可以提供显著的运营成本优势和更复杂的增值生产。
欧盟一直致力于通过在关键工业领域(尤其是电池)的举措来追求更大的工业独立性。疫情过后,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举措来减少欧洲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然而,工业再平衡的速度将取决于所涉及的规模和复杂性,并且可能从组装和垂直整合开始。
可持续供应链
由于疫情限制措施减少了可用运力,推高了运输成本,长距离运输成品变得更加昂贵。从环境角度来看,这也越来越难以证明其合理性。
待售成品更重,占用更多空间,因为它们包括用于在运输过程中保护货物的包装。这导致需要更多的运力来将它们运往世界各地,从而导致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使供应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许多公司都看到了仅运送当地无法获得的零部件,并在靠近销售市场的地方组装、配置和包装最终产品的好处。
延期服务缩短了交付给最终客户的交货时间,允许根据每个市场或客户的订单精确定制最终产品,并减少冗余库存。这是一种更有利可图的方法,因为它可以降低总到岸成本,并且对环境更有利。
最近,我们看到企业对消费者的出货量增加了两倍,并且越来越多的客户利用按订单配置和其他履行服务。
创新机会
制造业向东迁移的推动因素之一是劳动力成本较低。然而,中国的平均净工资目前与欧洲部分地区相当,甚至高于一些东欧国家。总拥有成本的差距正在缩小,任何成本优势都在迅速消失。
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哥伦比亚大学、前世界银行的一位教授表示,虽然制造业和供应链可能会回归,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岗位的数量会恢复原样。
他的评论涉及迁移和区域化为利用自动化和机器人等技术升级生产所提供的机会。
工业4.0 是搬迁项目的关键要素,在这些项目中,模拟、数字化、高渗透自动化和增材制造将在其设计中发挥作用。例如,制造模拟允许对生产流程进行映射和重新映射,直到设计出最佳工厂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实际建造高效的生产线。
随着这些技术在工厂车间的普及,可以以更低的单位成本和更少的人员来管理流程,实现更大的产量和更高的可靠性。
由于成本和劳动力供应受限,中大型制造企业要想成功实现区域化运营,必须具备一些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它们有能力在不影响整体生产的情况下管理转型和产能提升的复杂性。它们必须管理基本的电子组装和塑料与金属的垂直整合,同时了解特定市场的制造细节;它们必须有效部署工业 4.0 并增加供应的本地化。
区域化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决策,它要求企业关闭海外工厂。相反,它应该被视为一项业务弹性战略的一部分,既环保又能帮助你更好地服务客户。